浪漫交响——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携手钢琴家罗维绘就琴音画境

编辑:发布时间:2024/01/14浏览人数:1754人

乐季音乐会

2024年1月12日20:00,由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孙一凡执棒的“昆明聂耳交响乐团2023-2024音乐季 乐季音乐会”,联袂著名钢琴家罗维在云南省大剧院音乐厅倾情呈现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以及拉赫玛尼诺夫《a小调第三交响曲》,用浪漫交响为春城乐迷绘就一幅旖旎的琴音画境。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以其卓越的管弦乐配乐技巧、对和声的创新而闻名,善于将印象派理念运用到作品之中,强调色彩和音响效果,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晚期的配器大师”。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巧妙的色彩层次与和声变化来表达情感。上半场上演的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29至1931年间,以华丽、辉煌的独特音乐风格并糅合了调性音乐和爵士音乐的元素,予人一种非同于传统音乐的新鲜感,深受古典乐迷青睐,被认为是拉威尔晚年作品之瑰宝。





今晚担任钢琴独奏的罗维,是近年活跃在古典乐坛并备受瞩目的青年钢琴家。同时,作为施坦威全球艺术家和吉尔莫杰出青年艺术家,罗维毕业于全球音乐顶尖学府柯蒂斯音乐学院,是格拉夫曼和麦克唐纳教授的得意门生之一,曾被美国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评论:“她的演奏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却有着令人目瞪口呆对钢琴的掌控能力。”音乐会伊始,身着一袭银色抹胸长礼服的罗维带着温暖笑容如月光般优雅地步入舞台,恰好吻合了作品绚丽的色彩气质。一声清亮的乐鞭就此展开音画,短笛和小号先后奏出热情奔放的乐章主题,钢琴以“刮奏”出现,罗维用灵动的乐音将拉威尔所钟爱的“机械感”刻画得惟妙惟肖。她通过对动态的控制以及声部平衡来描摹作曲家想要展现的声景世界,精准掌握和声层次与复杂多变的旋律线。在第二乐章中,思乡者的内心独白从罗维的指尖哀婉流出,仿佛是拉威尔正信步在林间小径,她精细控制着音色的变化犹如明暗交错的婆娑光影,把作曲家此时的惆怅用她的诗意解读倾洒而下。这部协奏曲不再是钢琴与管弦乐队之间的冲突与对抗,而是钢琴与管弦乐队之间的音响交融的互辉互映。钢琴家罗维和指挥孙一凡无疑早已达成了默契的诠释,把作品特质帷幄得极为精确,完美地将印象主义的色彩美学与浪漫主义的诗性融为一体,与乐团共同绘就出一幅音响清晰、色调斑斓的音画。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罗维向乐迷观众致谢时的笑眼装满了星辰,再次返场为大家回馈肖邦《#c小调夜曲》(遗作)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高超的琴艺与她谦逊的举止形成鲜明对比,而她丰富情感的音乐表达实则深蕴着多元的人文艺术修养。


《第三交响曲》创作完成于1936年夏天,被称作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自传体作品,既有对俄罗斯大自然的风景描绘,又有对青年时代的浪漫回忆,还充满对祖国深切的眷恋和忧思,为作品铺上了悲美的深色调。整部作品着染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情感丰富而深沉,如同一部深情的内心独白。下半场开演前,指挥孙一凡为乐迷观众作了导赏,当然,他对作品的深读更体现在其缜密的演绎构思之中:指挥孙一凡精细雕琢着音响色彩层渐,乐团在他的引领下勾勒出明晰、饱满的旋律轮廓,通过节奏的变化和动态的对比,在音乐中展示出强烈的戏剧张力,将作曲家的审思和精神内涵深层解析。作为担任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第一位首席客座指挥的孙一凡,从去年“火线救场《瓦格纳》”的佳话再到斩获“艺苑撷英”全国十大优秀青年指挥的殊荣,他的加盟为乐团增光添彩,春城乐迷也被他的艺术才华深深折服。



乐团艺术家们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笔者能听到弦乐组仿佛是同一把提琴发出的丝滑声线,管乐组交相辉映,乐队代理首席曾珂老师如歌如诉的倾情独奏给笔者和乐迷观众留下了难忘印象。


今晚到场的乐迷观众中不乏为罗维“追星”而来的粉丝,令笔者想起罗维曾在国外电视台访谈时被问及“你对年轻的演奏家、音乐家有什么想说的?”“不要被困难击败,要相信音乐,它值得你付出一切。”罗维如是说。


感谢今晚的艺术家们用浪漫交响绘就出旖旎的琴音画境,让我们用黑白的眼睛看到了五彩斑斓的音乐世界,满怀理想,奋发向上。




本期撰稿:冯薇薇

注: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40